又來臺中,再登東海

張治

過去 7 年台中倒是來了不少次,但是都是拜訪客戶來去匆匆,被我們的銷售開車拉得到處跑,只記得每次的台中都不一樣,比台北的變化厲害得多。這次是 40 年校友會,心情不同,回來憶舊的,不覺哼起了“尋夢園”。不是嗎?東海應該就是我們真正尋夢路途的開始,以前的生命都是活在別人的夢中。

早來臺中兩天,想在台中熟悉的舊市區逛逛。但是沒找到它,連台中公園的亭子都被修得不一樣了,永遠也找不到舊時的影映了,它只能活在我們的夢中。走出台中火車站,還以為到了東南亞那個城鎮。滿城盡是外勞家,越南、泰國、菲律賓、印尼不一而足。走進一家印尼餐廳,因為那兒的食客大半是外勞。老闆阿姆可真厲害,印尼話、閩南語、國語都溜得很。三聲帶隨時轉換,沒有絲毫遲滯。不知道他還會不會其他語言。飯後一碗蜜豆冰是很幸福的。去拜訪了以前落坐在第一市場的蜜豆冰。第一市場已被拆除,蜜豆冰搬到繼光街上,蜜豆冰看起來和以前一樣可口,但已無往日的人氣。不過他們應該也賺飽了。

晚上住在背包客旅社,為的是可以碰到比較年輕的遊客。一個大間,三張上下鋪的木床,就像當年的東海男生寢室一樣。其他的室友居然都是來參加“台灣紀錄片雙年展”的。這是一個兩年一度的盛事,有不少外國片參加角逐。全程兩週,每天影片由早放到晚。室友們三個來自台北兩個來自南部。他們晚上回來後還要拿出各自的筆電或 iPad,一面回味一面評論,很有意思。我從他們那兒得知紀錄片的始祖是一部 1902 年拍攝愛斯基摩人的短片。其中一位室友有 14 年在大陸拍攝紀錄片的經驗,很了不起,真是行行出狀元。

不記得上回是何時回東海的,大概是 25 年前吧。如今還不知道如何去東海呢!聽人的建議到中港路(對不起,又改名了,應該是台灣大道)東邊搭公車,如果有悠遊卡 8 公里免費。現在的公車已不進入校園只在門前路過。

來了一輛綠色的公車,但老眼昏花,看不清車號,不敢輕易舉手招呼,直到很近時才看清是要搭的車。趕快揮手,車子緊急剎車戛然在面前停下。以我在世界各地搭車的經驗,要向司機確認去不去東海大學,司機點頭,但要求下次早點揮手。看來下次搭公車得帶望遠鏡。

車子一路向北走,沿路有全套裝備的自行車手和我們同行。台灣騎自行車的風氣很盛,到處可見。但是由於台灣汽車司機的習慣,馬路邊很難建立自行車道。造成自行車、機車甚至汽車公用一個車道,挺危險的。在上海新建的馬路則有比較好的規劃,有機車和自行車道,只是那裡的人的交通安全意識比較差,常有人會突然衝到車的前面。不久東海第二教學區的大門在左邊出現,心想快到了,豎起耳朵仔細聽廣播,深怕錯過了站牌。聽到播放“榮民總醫院站”,想下一站應該是了,走到前面準備下車。車子也因紅燈停下。看到左邊的白色學校大門,不太敢認。因為當年的校門是黃色的。不過還是要提醒司機東海大學下車,哪知他老兄回答站已過,要下一站才能下車。他對我這個拉著行李的老土是一點同情心也沒有。在台北市的公車司機多半會讓你馬上下車的。旁邊的一位乘客說到東海的側門很多,隨處都可進。但是他沒看到一路上沒有橫過中港路的缺口,只有大門處才有。

這時只好阿Q 一下,安慰自己,是上天的意旨,要我多走路多運動。

校園裡真是像個大公園,全是人影。有打球的,有散步的,有參加活動的。唯一不同的是汽車一輛接著一輛地開進東海。鳳凰樹仍是像以前那麼茂盛,聳立在路的兩旁靜靜地看著來往的人車,和我那蹣跚的步伐。

(編按:腳步雖然蹣跚,見到物理系的哥兒們,還是值得!)